易家扬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除了对每个问题作出认真回答外,还跟采访者透露了许多关于自己过去的工作历程,从大学时期的吉他社社长,到退伍后进入广告公司,再通过滚石面试,开始接手《我是一只小小鸟》唱片企划, “那个时候滚石就是个朝圣之地,我一冲动之下就把当兵时候曾经写过的一百多首词,选出其中20首词并附上一句话:这就是我,希望你们能从歌词里了解我,就这样寄过去”,易家扬神情愉悦地跟采访者聊起了当时应聘滚石唱片公司的经过,“后来面试我的人就是当时滚石企划老大,张培仁先生,他就对我说:易家扬,你发来的简历太特别了,非见你不可。于是我把剩下的一百首词都拿到他面前,他很惊讶地说:来,明天就来上班。所以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如果当初我只是寄过去一张很正规的履历表,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忠于自己的感觉很重要。”
易家扬与孙燕姿初识经过 创作动机是一瞬间的灵感
当采访者提问到关于创作所引起听众的共鸣,是来自于市场需求还是纯粹自己感悟,易家扬停顿了,思考片刻后说:“这是个好问题,问题好到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这个提问令易家扬开始回忆起自己的写歌历程,和采访者畅聊起了包括《遇见》、《记得》、《同类》和《修炼爱情》等几首金曲的诞生,并提到了和孙燕姿的初识经过,“其实我给她写的第一首歌不是《遇见》,是《终于》。”易家扬边回忆边谈起《遇见》的创作由来,“那天我在打篮球,燕姿过来跟我打招呼,我发现这个女生声音很特别,当时要我帮她写的那首曲子已经寄给我了,我听到这个女生的声音,再看到这个女生的样子,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终于”这两个字,然后一气呵成写出这首《终于》,之后慢慢跟燕姿熟悉了,就继续写了《风筝》,然后才有的《遇见》。越写越知道应该给她写什么,慢慢写的词就是为她量身定做,但一开始的动机是,我不知为谁,只为一个感觉而写。”他坦言,一开始的创作动机大多来自于感觉,但毕竟音乐这个行业还是需要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永远无法避免的状况。他也不忘给原创音乐人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我其实想要分享下,大家在写词的时候不要着急下笔,应该先慢慢咀嚼,内心先产生一种感觉,形成一个场景或者语境,然后找好一个角度,一个与众不同但能和大家产生共鸣的角度”,接着提到了《修炼爱情》及其他作品,指出大部分的创作都是一瞬间的灵感,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
易家扬曾经也经历过被人否定的过程,他承认创作这条路一开始就是辛苦的,肯定会受到很多阻力,肯定会被人质疑,他认为一定坚持“非写不可”的态度,“我知道我就是要这样写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你是可以的,我是真的经历过这种过程,我咬咬牙继续往下写,才能到今天写了这么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