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6票房低迷是哪出了错
《美国队长3:内战》海报
2015全年票房打破440亿,所有人放声喝彩,今年春节档继续神话,7天便成功打破36亿,孕育出华语电影史上的34亿票房冠军《美人鱼》。然而狂欢过后,杯具开始了——2016年的五一小长假已收官,影市总计贡献了票房6.57亿。“五一档票房破10亿绝非难事”,业内人士曾做出过这样的预言,然而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如果觉得五一票房的增缓让人感到忧虑,那么看到四月的票房居然低于去年同期,则是令业内人士真真实实心紧了一把。
第一季度电影市场票房同比增长了近50%,当时好像所有人都在相信,中国电影起来了,未来还将创造更多的神话,年破600亿不是梦,但这可能仅仅是个错觉。盲目狂欢和盲目扩张后,市场持续的低迷,不得不让人警醒,是哪儿出了问题?
四月暴跌五月惨淡
或许是少一部21亿的《速七》
其实四月票房的低迷从三月底便露出端倪,三月底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在四月总共票房不过1.5亿,清明节三天小长假的票房总计产出5.7亿,同比上涨不足10%。
2016年4月单月票房31亿,但是2015年的四月单月票房却是41亿。在票房持续高歌的路上,这个四月,票房直接跳水32%多。但这其实不是票房增速放缓了,只是去年的《速7》等超级大片票房过高,顶高了市场天花板而已。2015年4月票房大涨,比2014年增加了127%,总票房41亿,里面有21.2亿的票房都来源于《速度与激情7》,仅一部电影就占了当年四月总票房的一半以上。
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创造奇迹,观众不再盲目跟风,进口片正在逐渐失去中国市场份额。而国产片方面,近两个月以来缺少热门IP电影和黑马喜剧电影,五一档更是文艺爱情当家,缺乏票房炸弹,越来越多的IP在急功近利的态度之下,无法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而是草草了事。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片子宣传再好,口碑跟不上,到了工作日就大跳水,走不了长线。
市场逐渐挤出泡沫
遏制票补和刷票房,市场扩张放缓
除了影片方面的软实力之外,市场硬环境也在趋于理智。票房造假现象和票房补助现象已经变少,市场容量方面的爆炸性扩张也在放缓。电影市场正在排毒,挤出泡沫。
在“作弊记”和“注水问”之后,上级的严肃态度和影迷的普遍怀疑,引发了连串影响。人们对许多“票房大户”也产生怀疑,使得票房注水现象客观上得到遏制。近期所有电影都如履薄冰,不敢做手脚。当然这也证实了四月和五月的电影票房都是实打实的数字,有人评价为“这是近几年唯一没有水分的两个档期”,一时阵痛,本质上是件功德。
除此之外,各大电影在线售票的价格战已经进入尾声,市场基本瓜分完毕,因此票房补助现象也已有所放缓。电影票价格长期过低会扰乱商场秩序,不利于维持商场的健康发展。目前“票补”的步伐已经走得越来越艰难,电影质量不佳,商场缺少大片支持,营销缺位,四五月的电影电商也勒紧了裤腰带,只给到少得可怜的票补。因此习惯于买贱价票的影迷们,对看电影越来越多呈张望的态度,也客观上造成上座人次的降低。
第三,2015年影院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影院1200余家,新增银幕8035块,日均增长超过22块银幕,这种野蛮的快速扩张背后实则隐患重重。
2016票房前景堪忧
全年难过600亿关,长远来说是好事
对于每年至少以25%增幅高速飞奔的中国电影市场,早有人预言:2016年票房将会打破600亿。然而2015前4个月票房占全年比31.32%,按这一比例计算的话,2016前四个月票房145.95亿,2016全年票房只在500亿左右。这个增幅显然是环比低于往年的。
经历2016的去芜存菁之后,“清明档”“五一档”这些档期的票房神力正在减弱,只有“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才是真正的黄金档期。但对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来说,质量先行、去掉虚假数字,虽然是一时阵痛,但终归是走向了健康的方向。国产电影不差钱,差得是匠人心态。所以我们也不必一看到高票房就欢呼雀跃,一看到票房低迷就愁云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