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关锦鹏把《一代影星阮玲玉》搬上银幕,张曼玉饰演阮玲玉
接着,沈寂写出第二部传记小说《一代歌星周璇》,亦首印十万册。他先后采访了周璇从少女时代就引为知己的刘琴,又采访了“明月歌舞剧社”创办人黎锦辉。沈寂笔下的周璇,更真实、客观、公正,令读者信服。阮玲玉与周璇的两部传记小说的写作成功,为沈寂赢得极大声誉,使他成为身在电影界,名在文学界的“两栖作家”。
沈寂虽然祖籍浙江奉化,但出生在上海。因父亲是上海宁波同乡会发起人之一,沈寂从小就读上海同乡会附属小学。沈寂父亲在上海滩从码头扛工做起,到成为旧上海数一数二的棉花商。对沈寂来说,父亲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父亲有喜欢看戏看电影的嗜好,沈寂从小就随父亲在上海各大戏院、影院跟进跟出。由于儿时受父亲的影响,再加上后来长期在报刊界厮磨,沈寂知晓不少当时形形色色人物。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对老上海的熟悉,就因为置身其境,亲眼目睹,其人物故事本身就显得十分生动。我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就写不出老上海的各色人物,即使写出也未必真实。”
上世纪80年代,贺友直与沈寂为《哈哈画报》推出“百年上海滩”专栏,连续刊载了三年,后来又共同创作“西方名人的幽默”、“我的童年趣事”等系列作品。沈老说故事,贺老以白描的画面勾勒出故事场景。两人配合默契,各展所长,完成了一项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创作,也成就了一段作家和画家合作的佳话。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内部放映的香港片《反毒英雄黄金荣》,把贩毒者美化为反毒人,歪曲事实。沈寂决定写一部真实反映黄金荣在旧上海生涯的小说《大亨》。当时沈寂居住在金陵西路一间朝西的阁楼里。大热天他伏在临窗的小桌上写作,赤膊上阵仍汗流不止,老伴不时地用毛巾浸冷水盖在他的肩上,为他擦汗降温。他一边写作,《新民晚报》一边连载,像接力赛一样。连载不到半月,已好评如潮,引来人们的街谈巷议。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给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连载大作《大亨》引人入胜。我三十年代在上海读书、做事,和一般未在上海的读者感受不同。我不认识你,猜你是个老先生,因为写上海社会如此手法不凡,非后生可及。”后来,《大亨》连载完毕,准备结集出版,需要配插图,恰巧华君武途经上海,听说此事,马上推荐上海画家戴敦邦操刀。《大亨》初版印了十三万册,各媒体给予报道宣传及高度评价。由此开始,沈寂将写作的触角转到了老上海领域。这之后,沈寂还写过以哈同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大班》,写活了一个外国商人在中国神奇发迹的形象,以及大世界创始人黄楚九传记小说《大世界传奇》等。
沈寂晚年笔耕不辍,先后写作及主编了《老上海奇闻》、《老上海南京路》、《老上海电影明星》等十余部“老”字号的文集与大型画册。他不用电脑,一直是最传统的方式——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作,新著《昨夜星辰:我眼中的影人朋友》去年刚刚出版。
晚年的沈寂还有三大心愿:其一,期望能与夫人在2017年共庆白金婚——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70年为白金婚。其二,整理、出版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三,再写一本类似《昨夜星辰》的书,写他所熟悉的电影界之外的朋友。
惜哉,“故事大王”还是带着他满肚子的掌故先行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