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月爱·越癫》导演卢智燊、翻译张可坚
    话剧《月爱·越癫》剧照
    话剧《月爱·越癫》剧照
    21CN娱乐讯 香港中英剧团话剧《月爱·越癫》本月25日、26日在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上演。6月5日,该剧灵魂人物翻译张可坚、导演卢智燊来到广州举行分享会,与剧迷解剖剧作背后的故事,卢智燊希望通过《月爱·越癫》带出“珍惜”的主题,告诉观众有些事情不应该被忘记。另外,卢智燊还希望《月爱·越癫》主创提供70%的舞台表演,观众倾注30%的想象力,双方一同完成一部完整的话剧。
    以月份为时间分隔 串联起10个人错综交织的情感关系
    《月爱·越癫》原著剧本写于2003年,为美国剧作家Craig Pospisil最为人熟知的得奖爱情轻喜剧,被誉为舞台版的《老友记》。剧作以月份为时间分隔,巧妙地将10个人错综交织的情感关系整合为12幕舞台故事,始于新年伊始,终于岁末除夕,令人感受到生命循环不息而又不断向前的真谛。作者以幽默轻松笔调刻画出现代都市人面对的情感困惑,遇到各样生活难题与人生抉择时,究竟该如何应对、如何自处。
    人物形象真实而贴近生活 触动观众神经 引发思考与共鸣
    《月爱·越癫》由资深剧场工作者、中英剧团总经理张可坚亲自执笔翻译,中英助理艺术总监卢智燊执导,重量级编导组合为这出翻译剧做出新的诠释。不过,导演卢智燊表示,并不会将故事背景由美国搬移至香港,因剧中所讲述的人情事具有普世意义,生活于地球两端的人们同样都会面对这些困扰及挣扎,相信观众看过之后亦能引起强烈共鸣,从中寻找到自己、家人或是朋友的影子。
    疑似患上婚前恐惧症的准新娘,情路上屡战屡败、从而对感情失去信心的大龄剩女,另一半出轨、互舔伤口而心生情愫的男女,想要逃离父母掌控、却又未知前路的迷惘新一代,被人求婚吓到、不相信命中注定的小年轻女生,痴迷Beatles走火入魔而差点闹离婚的大小孩,性格南辕北辙、表面互不咬弦而实则手足情深的两兄弟,恨铁不成钢却又嘴硬心软、为子女付出一生的父母……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必有一两个会触动你的神经,让你觉得似曾相识。2003年写就的剧作,十多年之后依然令人动容,人生就是如此,一路变化,一路循环,一路向前。
    深层解读“爱”之真意 因爱而“癫” 因爱而失控
    作为一出爱情轻喜剧,原著Months On End着眼于对各种情感尤其是爱情的深入刻画,而中英今次全新版本《月爱·越癫》,则是将原著中关于“爱”的主题进行抽丝剥茧,做出更深层的解读,将焦点放于“癫”字之上。“癫”字并不一定代表癫狂、疯癫等极端行为,它可以有更加宽广的解读空间,人们对于挚爱之人或物往往存有一份执着,爱得越深,就越易深陷其中,那些你最在乎的人或物,恰恰是最易影响你情绪、令你无法理性思考的对象,而“癫”的含义也正是如此,可以意味着对情绪失控,亦可是对于某个人或某段关系失去掌控;但也只有“癫”过之后,你才会领悟到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内心深处最在乎的是什么,从而学会珍惜,学会知足,学会成长。
    场面调度打破传统分场 布景设计配合人物关系而转化
    除了文本之外,在剧情编排及各项舞台设计的处理上,《月爱·越癫》都会与剧作过往版本有很多不同之处,务求令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舞台设计将会以虚拟布景取代实景,以暗示象征取代直白呈现,如月历代表的时间流逝,窗户代表的家庭单位,透过简约布景元素营造出更能启发想象及思考的空间;开场时凌乱、未成型的布景结构,将会随着剧中人物努力建立关系、加深感情而渐渐转化,最终成型为齐整有序的景观;场面调度也会打破传统分场结构,于舞台上同时呈现多时空、多场景,一众演员由始至终留于舞台上,交替于不同时空上演多幕故事;演员除了各自角色之外,亦会成为建构舞台环境的一部分,通过形体动作、走动移位等相互间的配合,合力推动剧情的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