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白蛇传剧照
京剧与川剧,两者混搭,会出现什么样的奇妙反应?今年端午节,上海京剧院的“菊坛名角·走马换将”系列演出携手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带来两场京川合演:《白蛇传》和经典折子戏专场,为上海的京剧舞台增添了许多新意。
京川合演版的《白蛇》会是什么味儿?在观众裴女士看来,这京川搭配,更像是一道鸳鸯火锅。
京剧的白蛇,游湖时与许仙一见钟情而结亲,为爱付出,又不惜为他盗草、水斗,好似“白汤”,“仙”味儿十足。川剧的白蛇,则仿佛“红汤”,多了几分“辣”味:见到许仙带回灵符后,虽然已经打跑了灵官,灵符失效,但还是装作昏厥,捉弄一下耳根软的许仙。得知灵符是王道陵的主意,生起气来,便让小青把他抓来,一番吊打。
在川剧中,小青由旦角与武生轮流饰演,有高难度杂技特色动作的表演,比较少见,得到了观众们的赞叹。
在折子戏专场的川剧《石怀玉惊梦》中,有一次变脸:将脸抹黑,表示石怀玉吓得魂不附体。随后梦醒时分,石怀玉再出场已擦去了黑色,观众们纷纷表示用这样的方式展现人物,很独到。京剧《望儿楼》是经典老旦戏,最考验唱功。窦太真上场,一开口就是惊艳四座,掌声不绝。从入夜到天明,窦太真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在唱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都表示,一场演出欣赏到了两个剧种的精髓,非常过瘾。
由上海京剧院策划的“菊坛名角·走马换将”系列演出,自2007年推出至今,已有九年。该品牌是通过以组台的方式,旨在“为观众找好角儿,为好角儿找观众”。
上海京剧院先后与北京、天津、山西、河南、江苏等多地的多家兄弟院团交流合作,每年进行多次“走马换将”的演出合作。九年间,既有以上京班底为基础邀请外地院团的名角新秀来沪的联合演出,也有上京名角、新秀去往外地与当地院团班底合作的演出。
去年端午时,上海京剧院与上海昆剧团合演了京昆《白蛇传》,自此“菊坛名角·走马换将”有了更新的突破:除了京剧舞台上的“走马换将”,还有不同戏曲剧种的交流碰撞,更丰富了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和社会意义。而今年的京川同台,无疑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在演出后表示,同台共演为各地的戏曲人才提供了一次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激励艺术人才成长,促进了传统戏曲的艺术交流和学习。“希望今后这样的合作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