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海报
东方网6月26日消息:近日,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该剧还原历史,关照现实,演员的精彩演出和剧中呈现的恢弘正气,让观众感觉非常过瘾、走心、提神。
该剧根据王跃文同名小说改编,《大清相国》讲述的是康熙王朝名臣陈廷敬官场风云50载,最终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故事。官场宦海历来是风起云涌之地,波诡云谲,浮沉难料。康熙朝代与陈廷敬同朝为官的几大名臣中,明珠极尽恩宠,最终却被罢相削权;索额图也曾尊荣备至,最后却身陷囹圄;高士奇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最终也被斥退回籍。这些重臣名宦少有善终。唯独陈廷敬驰骋官场50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晚年乞归之后仍被康熙帝召回,终老相位。位极人臣,官场仕途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难能可贵的是,陈廷敬能把这份尊荣保持到头,全身而退。
此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通过将这位被历史尘封的、让人敬重、值得后人学习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就是希望前人提出的风清、气正、道德、自守的精神能让更多现代人看到,同时对今天的人们也能有所启发。无论是处于哪个时代,对公职人员来说,道德上的要求都是必要的,而当今的法治社会更是如此。
《大清相国》的剧本,编剧洪靖惠写了三年,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雕琢,以希望达到一种韵律美。另外,在原作基础上,编剧也进行了一番修改,通过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等系列案件为背景,来多维展现陈廷敬的故事。可谓在史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上,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力图塑造出一个古代官员的典范。
而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这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导演王晓鹰认为,陈廷敬要做好官,但同时也保持住了文化人的本色。以此来表达这样一层关于人格、关于人的本性,关于他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这些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有其非常重要、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通过鉴古观今、古为今用,学习历史,观察历史人物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操守,就会让我们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在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当下,这样一个忠义、仁爱、清廉、实干而低调的清代贤相的出现,似乎恰逢其时。更重要的是,小说原著中的陈廷敬并非空中楼阁式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身处具体复杂的历史境遇中,做出一个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选择的能臣形象,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正如原著作者王跃文所说,“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大清相国》中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不但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内心充满挣扎的同时,又保有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些都传达出了一种理想之美、信仰之美。
该剧的上演也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观众李先生是一位大学老师,他认为,《大清相国》演员演出非常到位,台词的设计也很美,且有韵味,有时还不失幽默。而至于剧作的内容则很富有现实意义,给人警戒,发人深思,“每一个人身在官场、职场的人都应该来看看”。
据了解,该剧将在上海话剧中心上演至7月9日,每一场均有部分80元的公益票可供观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