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电影是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是搂搂抱抱,朝鲜电影是又哭又笑,越南电影是飞机大炮”,这句广为流传的对上世纪六七十八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电影的金句段子,现在看来已成为老一辈观众的银幕记忆了,其中罗马尼亚电影也在齐奥塞斯库政权倒塌后渐渐从“搂搂抱抱”向“新浪潮”转去。
2007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罗马尼亚导演在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凭借着他的第二部长作,一部讲述“女大学生堕胎”的电影,一举击败了库斯图里卡、昆汀、科恩兄弟、贝拉·塔尔等一派痴心于在戛纳60大寿上被金棕榈加冕的电影大师们,这个导演就是克里丝蒂安·蒙吉。
领取金棕榈的蒙吉
克里丝蒂安·蒙吉在进入电影学校之前,曾在大学主修英美文学专业,成为导演前还做过新闻记者和老师,兼具高文学素养和丰富现实经验的他,在寥寥不多的电影作品中对罗马尼亚历史与政治真实样貌的展现可谓是游刃有余,而对社会与宗教的深度观察也是一针见血,慧眼识英雄又习惯以时势造英雄的戛纳自然成为他的福地。
2002年蒙吉就以长片处女作《西方》在戛纳导演双周单元收获好评,这部爱情喜剧以精妙的结构和轻巧的幽默感取胜,但在风格和质量上比起5年后的《四月三周两天》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2012年他的第三部长作《山之外》,视野和深度都比《四月三周两天》来得广阔又纵深,在戛纳也拿到了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